遥遥 | 影娱先锋
昔日农村女孩,今朝排坛巨星:朱婷的征途与“女排精神”的传承
意甲联赛的赛场,北京时间10月16日,又传来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。中国女排的领军人物朱婷,效力于科内利亚诺俱乐部,在客场以3:0的绝对优势战胜了圣乔瓦尼队。在这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中,朱婷再次展现了她无可匹敌的实力。全场比赛,她24次进攻,13次成功得分,并贡献1次拦网,以14分的骄人成绩,稳居全场第二。她的出色表现,让无数球迷激动不已,纷纷刷屏称赞:“排球女皇状态回来了!”
展开剩余88%这句简单却充满力量的赞誉,背后却是一段不平凡的奋斗史。将时钟拨回到1994年,在河南周口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,朱婷呱呱坠地。排行老三的她,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。父亲靠着微薄的修车工工资,艰难地支撑着一家人的生计。然而,从小就身高出众的朱婷,在初中时身高已达1米78,家庭的经济困窘却让她一度萌生了辍学的念头。幸运的是,她的老师看到了她过人的身体天赋,并积极推荐她前往体校接受专业的体育训练。
体校的生活,远比朱婷想象的要艰辛。由于14岁才接触体育,她的身体协调性一度不佳,甚至被篮球队和皮划艇队拒之门外。直到排球队的夏陆海教练出现在她面前,她才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。因为缺乏早期体能训练的基础,朱婷入队后承受了极为严苛的训练。在烈日下,她一遍遍地挥洒汗水,队服湿透又干,日复一日。高强度的训练常常导致她腿部抽筋,夜深人静时,躺在宿舍的床上,她常常感到全身骨头都仿佛要散架一般。更让她难以忘怀的,是那段捉襟见肘的训练时光。每顿饭,她只敢打一毛钱的白菜,每周的生活费被严格控制在20元以内。饥饿难耐时,她只能啃食从家里带来的干馒头。
正是凭借着这样一股不服输的韧劲,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,2008年,朱婷的付出终于迎来了回报。她顺利进入河南省体校,正式开启了她的排球人生。
2013年,年仅18岁的朱婷首次登上世界女排大奖赛的赛场。彼时,她还是一名替补队员。然而,在一场至关重要的比赛中,主力队员意外受伤,朱婷临危受命。谁也没有想到,这位看起来略显瘦弱的女孩,一上场便火力全开,狂砍18分,一举成为全场得分王。她的横空出世,不仅惊艳了国内观众,更赢得了国际排联的盛赞,被誉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。
自此,一个属于朱婷的时代,如同破晓的晨曦,展现在世人面前。2014年的世锦赛,她以“绝不手软”的凌厉攻势,一次次霸气地赢下比赛。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,她的统治级表现,让她荣获奥运会MVP的殊荣。2017年,朱婷的进攻状态达到巅峰,3.08米的摸高、石破天惊的扣球力量、刁钻多变的角度,都成为了她的标志。她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球队攻防两端的核心。2019年女排世界杯,朱婷带领中国队以11战全胜的完美姿态再次登顶,并再次斩获世界杯MVP和最佳主攻手。朱婷用她的实力和辉煌的战绩,证明了自己是世界排坛最顶尖的选手之一,她的声誉也因此达到了新的高度。
可以说,朱婷在排球领域,堪称一匹难得的千里马。然而,再优秀的千里马,也离不开慧眼识珠的伯乐。在朱婷的职业生涯中,郎平教练无疑扮演了至关重要的引路人角色。有人曾评论郎平和朱婷的关系,认为她们情同母女,胜似母女。郎平对朱婷的关爱,更是体现在方方面面。
早在2011年,当时还在恒大执教的郎平,便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见到了朱婷,并对这个年轻的女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她曾评价道:“她和我年轻的时候很像”。从那时起,郎平便开始关注朱婷的成长。直到2013年,郎平亲自将朱婷选入国家队,属于她们的传奇故事,便由此展开。
初入国家队时,朱婷的体重只有65公斤,力量的不足成为了她当时最大的短板。在第一次队内对抗赛中,她的扣球五次被对方拦回,沮丧的她躲在更衣室默默垂泪。然而,郎平并没有因此责备她,反而拿着一张精心制定的营养计划表找到她,语重心长地说:“你不是没力量,是你吃得不对。”从此,郎平开始四处托人从国外为朱婷带回蛋白粉,并邀请营养专家为她量身定制食谱,严格监督她摄入足够的蛋白质。
在训练场上,郎平对朱婷的要求更是格外严格。有一次,朱婷的传球出现了几厘米的偏差,郎平让她反复练习200次,直到她的手臂酸痛得无法抬起。然而,在训练间隙,郎平又会主动上前为她按摩肩膀,并温柔地叮嘱:“疼了就说,别硬扛。”在郎平的悉心指导下,朱婷的摸高逐渐突破3.08米,扣球力量与日俱增,角度也变得越来越刁钻。每一次夺冠后,朱婷总会第一时间拥抱郎平,她说:“没有郎导,就没有今天的我。”
不久前,《体坛零距离》节目播出了一期关于郎平和朱婷的专访,节目内容诙谐幽默,又不失温暖与感动,将观众们的回忆带回到一次次紧张激烈的比赛现场。当被问及“有没有哪个时刻感觉到有对方真幸福?”时,朱婷深情地回忆起2016年里约奥运会八进四对阵巴西队前,收到郎平发来的一条短信:“我的徒弟遍布世界各地,你是最优秀的。”读到这条短信的朱婷,眼眶湿润,所有的情感在那一刻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涌出。比赛的紧张、输球的失落、内心的低落,都在那一刻得到了极大的缓解。最终,在郎平的带领下,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克服重重困难,力克强敌,为国争光,再次夺得金牌。
这份来自恩师的支持和力量,也成为了朱婷在意大利征战期间,支撑她度过难关的宝贵财富。2024年,朱婷选择加盟意甲科内利亚诺俱乐部,开启了她的海外征程。异国他乡的日子并不容易,语言不通,她便对着手机APP,每天学习两个小时的意大利语;饮食不习惯,她便自己在宿舍煮面条;高强度的训练,常常让她的旧伤复发。每次感到疼痛时,她都会习惯性地拿出手机,翻看郎平当年发来的那条短信。
在近期意甲联赛第三轮的比赛中,朱婷也经历了一场考验。第二局比赛比分胶着,暂停时,她坐在场边,手指反复摩挲着手机屏幕,屏幕上是她和郎平在里约奥运会后的合影。再次回到场上,她没有急于强攻,而是仔细观察对方的拦网阵型,然后果断变线,将球擦着拦网队员的手指,精准地落入对方场地。得分的那一刻,她紧握双拳,朝着看台的方向轻轻点头。或许,她深知,远在中国,郎平一定正为她感到骄傲。
比赛结束后,朱婷在国际赛场上的声誉再次飙升。外媒纷纷报道:“她不仅带来了得分,更带来了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。”
从河南农村走出的平凡女孩,到中国女排的顶尖主攻;从国内赛场的闪耀新星,到征战国际赛场的排坛巨星。朱婷的每一步脚印,都凝聚着坚定的坚持与执着的 [热爱]。而郎平那句“你是最优秀的”,早已超越了对个人的认可,更成为了中国女排团结、拼搏、不屈不挠精神的生动传承。
如今,尽管郎平已不再执教国家队,但她与朱婷之间深厚的师徒情谊,依然在影响着朱婷的每一场比赛;她留下的宝贵执教理念与精神财富,也在持续滋养着中国女排。正如朱婷在海外赛场上的坚守所展现的那样,只要心中怀揣热爱,拥有前进的力量,就永远能够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冲刺。
部分资料来源:
[体坛零距离]朱婷感悟“女排精神”-央视网
CGTN体育报道-微博
中国女排朱婷成名之战 朱婷罕见和王一梅同场竞技-好看视频
发布于:江西省股票在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