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的尾巴,包钢股份还在两块二晃荡,新闻里说亏损的钢铁业务拖后腿,财务费用十个亿,稀土业务却突然翻红——2025年中报净利润同比跳了四成多,扣非净利涨幅快600%,想不服气都难,股吧里有人自问自答:“是不是要上天了?”有人冷笑:“钢铁赔成麻花,稀土能独善其身?”
按理说,供需关系这么复杂,散户早该晕头转向,但今年的稀土市场太不讲武德,需求端新能源车、人形机器人、电动飞行器三箭齐发,钕铁硼用量翻倍,全球永磁材料需求占比直接干到42%,去年还在观望的外资,这会儿都排队抄作业,数据铺天盖地,冷冰冰的数字却像火烧一样烫手。
换个角度看,中国掌控着全球七成稀土产量,政策一拉闸,海外立刻鸡飞狗跳,今年《稀土条例》刚落地,配额、出口、环保三重紧箍,谁也不敢乱动,小厂被并购,大厂抱团,行业集中度高得吓人——资源在手,别人才有资格坐庄。
采访群友老朱,他说:“你看包钢,尾矿里的稀土氧化物一千多万吨,集团内部还有三千多万吨储量,别人哪比得上?”他翻出公司年报,说这不是故事,是实打实的矿石,市场价还没反映,股价就这么横着走,“低价未必是垃圾,真货没人敢砸。”
展开剩余70%场内的内卷也是真刀真枪,盛和资源布局海外矿,冶炼厂一条龙,广晟有色攥着中重稀土,基金持仓翻倍,二季度还在加仓,逻辑只有一个:资源加业绩弹性,才配叫核心资产,别的都是PPT。
谁都清楚,便宜货里掺了不少水分,很多票自称稀土,实际没矿山、只做买卖,主营业务一查全是“沾边”,真要跟风买进去,涨停第二天也能闷杀,老王去年就踩过坑,亏到不想看K线。
我问,一个普通投资者,到底怎么辨真假?老朱说:“查年报,能看到稀土储量、矿权协议、主营占比,别信小道消息,真资源公司都会写明白,不然都是吹牛。”他说话并不客气,语气里透着多年被割的愤懑。
再有一个点,债务是硬伤,包钢股份负债率60%,每年光利息就烧掉十亿,稀土再赚钱也要给钢铁补窟窿,买之前得算清楚,别光看利润表,现金流、财务费用都是坑,去年不少人就是被高负债拖下水。
政策变脸没人能预测,2025年7月,海关调整出口税率,稀土价格盘中跳水,基金经理临时开会,微信群炸了锅,下午三点半还在问:要不要止损?有人赌政策反转,有人直接清仓,情绪比数据走得快多了。
站在2025年秋天回头看,低价稀土股的机会不是谁都能吃到,机构有持仓数据、调研报告、内幕信息,普通投资者只能靠公开信息,工信部每月稀土价格、基金季报,这些是真正的风向标,别被涨停板带节奏。
我见过有人一夜暴富,也见过被套三年换了银行卡,市场从不缺故事,缺的是冷静和自知,每次行情来临,总有人问:这次会不会不一样?答案其实都写在股价和时间里。
2元稀土的局,表面看是低价捡漏,里子全靠资源和现金流撑腰,谁都想当主角,最后大多成了群众演员,行情过后,故事还会重复,悬念还在,结局未定。
发布于:江西省股票在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